文章

顯示從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Batch processing actions in Photoshop CS4 (Video)

SONY Style 線上實境教室 Reality Classroom

不錯的網站, Sony 的 Marketing 真不錯 http://www.sonystyle.com.tw/dslr/class_demonstration_1.asp

每秒連拍7張的 α - DSLR-A550

圖片
每秒連拍可達7張, ISO可達12800的入門機....... 天啊, 怎麼新機出得那麼頻密, 想把人家錢包裏的錢都吸乾嗎?

隨時隨地擁有Polaroid 即影即有相片

圖片
寶麗萊宣佈停產即時顯影膠卷後,膠卷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大家拍照的成本上漲了不少。 何不試試這款寶麗萊相片模擬軟件?當你把相片拉到桌面上的寶麗萊相機,一張寶麗萊的相片便會從相機中吐出來,慢慢等2-3分鐘便可看到相片慢慢地顯影出來,十分有趣! 試試看

寶麗萊宣佈停產即時顯影膠卷

寶麗萊宣佈停產即時顯影膠卷 (來源:BBC中文網) 因為開發即時顯影照相機而聞名的美國寶麗萊公司(Polaroid)宣佈,他們將會停止生產專用的膠卷。 在數碼攝影洪流下,他們的產品幾乎已經毫無市場可言。他們也將關閉美國馬薩諸塞州、墨西哥和荷蘭的生產線。 寶麗萊在大約一年前就停止製造盛極一時的即時顯影照相機。 寶麗萊公司主席博杜安告訴美聯社說:「我們正努力重塑寶麗萊,使它再活上30到40年。」 他們目前集中於其它生產項目,包括用來打印手機照片的便攜式打印機,還有使用寶麗萊品牌的數碼照相機。 這家公司在1937年成立,為科學界製造偏光太陽鏡片。到1948年推出第一台即時顯影照相機。 1991年是寶麗萊的發展高峰期。當年由即時顯影照相機和膠卷主導的銷售額將近30億美元。 但是它在數碼攝影潮流下無以為繼,到2001年宣告破產,四年後由明尼蘇達州企業派特斯全球集團買下。 寶麗萊公司表示,目前的膠卷庫存可以供應到2009年,他們希望向別的公司出售生產專利權,好讓仍在使用寶麗萊照相機的支持者能繼續得到膠卷供應。 

Shop at Amazon store

Shop at my Amazon store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is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volume and quality of traffic to a web site from search engines. The following steps can greatly improve your website’s search results. 1.Add keywords and a description to your site 2.Submit your site to Google 3.Submit your site to Yahoo! 4. Share your site on Yahoo! Answers 5.Get people to link to your site (social networks, youtube, etc.)

攝影構圖 - 簡易版黃金分割(Golden Ratio)

圖片
黃金分割又稱黃金比,是一種數學上的比例關係。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 黃金分割是根據黃金比例,將一條線分割成兩段 . 總長度 a+b 與長度較長的 a 之比等於 a 與長度較短的 b之比.(from 維基百科) 簡單來說, 把一幅相片分成九宮格來構圖, 就能比較容易得到黃金比例了。      攝影師把相中小貓的臉孔放置在左上角的交叉點上,符合黃金分割的比例,令相片看起來舒服和諧。 相中的昆蟲被放置到右上角的交叉點上,也是運用了黃金分割比例。 本來平平無奇的水點,被放到了右邊的分割線上立即吸引了讀者的注意。 以後多多線習便能靈活運用黃金分割了。

SONY α850 - 平民版Full Film機

圖片
Sony DSLR A850 以超抵買姿態現身,比起 A900 初出時差不多劈價 $7,000,已令不少影友頻呼入手。此機規格與 A900 大致相同,僅觀景器略少為 98%,和 3fps 連拍,其餘功能均令你享受到 FF 的樂趣,與 A900 的差價足夠日後買一支新的 Sony α SAL2875 28-75mm f2.8 SAM 或買 Zeiss 鏡頭。貨源略緊張,記得早買早享受。 官方售價: HK$14,990

EV 曝光補償

圖片
有沒有試過在光線充足的時候,拍出來的相片卻暗暗淡淡?又或者過度曝光,導致一遍白色的? 原來相機裏的測光系統,會被很多因素干擾而測光錯誤,導致相片曝光太少(俗稱"under”)或者過度曝光("過曝"或"爆光")。 以下便是其中一些原因導致 測光失準 : 背景太光導致主體與背景反差太大 由於窗外陽光太猛,相機為了平衡窗外的光線,便把眼前的汽水罐拍得太暗,根本看不出細節。   被攝物件太黑或太白 如果物件本身太黑或背景太黑,就會導致測光系統認為物件很暗。會調高曝光導致相片過曝,黑色也變了像灰色。 其實只要根據情況作一些"曝光補償"便可以改善情況了。首先要找出相機裏的 +/- EV 功能鍵,"+"代表需要增加曝光,"-"則代表要減少曝光。 由於主體"under"了, "+1" EV 後汽水罐的LOGO開始顯現。按需要可能要增加至"+2"EV 。留意窗外的景物因為+EV而曝光過度了,因此對於拍攝什麼要作出取捨。 "-1"EV後整體曝光減少了,黑色的部份變回應有的黑色,不再是灰色。 背景的白色紙令測光系統誤以為環境太光,結果相片出來偏暗,白色變了灰色。 +1EV後白色回復了應有的亮度,硬幣也變回銀色。 以後每當遇到有特別的環境時記得用EV曝光補償來輔助啊。

我的鏡頭是什麼光圈?

圖片
也許你也試過拿著一隻鏡頭來看時,卻不知它的焦距和光圈吧? 這次就來看看如何識別鏡頭吧! 左面的鏡頭寫著" AF ZOOM 24-105mm 1:3.5(22)-4.5 D"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第一個字" AF "就是Auto Focus(自動對焦)的意思。 " ZOOM "顧名思義就是指可變焦鏡頭了。 "24-105mm"就是鏡頭的焦距了(記著大部份DSLR都有Crop factor的,把鏡頭數值乘上1.5倍就可以了(Canon是1.6...)。如果是全篇幅(Full Film)相機便不需理會crop factor) "1:3.5(22)-4.5D"就是指鏡頭於最短焦距(即24mm時)最大光圈是3.5, 而最小光圈就是22,於最長焦距(即105mm)時,最大光圈便是4.5,最小光圈是22了。 "D"是指此鏡頭能夠支援Minolta(現即SONY)自家開家的ADI測光閃燈系統而已,跟鏡頭結構不太有關係。 所以有時使用變焦鏡時便需留意,當焦距變長了,最大光圈也隨著減小,減低了實用性。因此便有廠商開發一些"恆定光圈"的鏡頭出來了。意思是全焦段都是同一最大光圈的。如右圖的 "70-210mm 1:4(32)", 便代表無論70mm或210mm的時候,最大光圈都能維持在F4 (而最小光圈是F32)。 但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鏡頭能做到了恆定光圈,下圖便是比較出名的副廠鏡(第三方開發商)"騰龍"的17-50mm F2.8 恆定光圈了,因為價廉物美而成為攝景入門者的寵兒。  

Panasonic Lumix GF1:微型4/3、12MP、內建閃燈、AVCHD錄影

圖片
繼 Olympus EP1後另一台令人心動的 好機 Panasonic Lumix DMC-GF1 主要規格 ● 搭載 1210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轉換倍率 2X(與E-P1同) ● 採Venus Engine HD 影像引擎,最高解析度為 4000 x 3000 ● 3 吋 46 萬畫素液晶螢幕 ● 內建 GN6 閃燈,可隱藏至機身內部可彈跳開啟 ● 感光度範圍:ISO 100 - 3200 ● 快門速度範圍:60 秒至 1/4000s 秒,支援 B 快門 ● 連拍速度為每秒 3 張,可連拍無限張 JPEG 或 7 張 RAW 檔 ● 720P 高畫質錄影,最高可達 60FPS(AVCHD)或 30 FPS(M.JPEG) ● 錄影時可控制光圈、快門,並可全時自動對焦(14-140 HD 鏡) ● 支援原廠推出的電子觀景窗 DMW-LVF1 (選購品,解析度為 20 萬畫素,可向上垂直轉動 90 度,售價約 200 美元) ● 儲存媒介: SD / SDHC卡 ● HDMI 輸出功能 ● 搭配 DMW-BLB13 鋰電池,每次充電可拍攝約 380張 ● 體積 71 × 119 × 36.3 mm(不包括突起部分) ● 將推出黑、紅、銀、白四種款式 ● 重量 約 285 克(僅機身) ● 搭配 20mm F1.7 餅乾鏡約 448 公克 ● 預計上市時間為2009年10月 ● 建議售價USD899.99 官方網頁: http://panasonic.net/avc/lumix/systemcamera/gms/gf1/index.html

如何拍出背景模糊的影像(淺景深/大光圈)

圖片
常常聽到別人說"大光圈,淺景深"究竟是何意思?原來光圈除了影響進光量之外,還會影響到景深。 如左圖所示,假設當光圈設定為F11的時候,主體(即被拍的人/物)前後一段距離都會在對焦範圍內形成清晰影像,該段一般人便稱之為" 景深 ",而對焦範圍外的影像(焦外成像)便會變得模糊。 如果把光圈放大(例如由F11改為F2.8),那麼即使相機距離跟主體沒有變化,但景深也會變少了。這時只有主體會比較清晰而其他焦外成像也會變得模糊起來。 下面例子顯示了分別由F4,F8,及F16拍出來景深的分別: 此外,越長焦距也越容易做出淺景深的效果。所以一般 較受歡迎 用來拍攝人像的鏡頭多數是由85mm開始(如85/F1.4等等),很多影友也愛用70-200這段焦距來拍攝人像。

白平衡的概念(二) White Balance (2)

圖片
上回 提到白平衡(White Balance)的概念,今次就拿一些測試相片給大家參考。 以下圖片是在同一光源下,以不同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去拍攝出來的效果: 自動白平衡(Auto White Balance) Cloudy (陰天) Fluorescent (螢光燈/光管) Daylight (日光) Shade (陰影情況下) Flash (光源為閃光燈時) Tungsten (鎢絲電燈泡) 從以上照片可以看出不同的白平衡實際上是替相片加上藍或紅的色調,以抵銷現場偏藍或紅的光源。只需要以練習和嘗試就能靈活運用了。

認識安全快門

最近差不多所有數碼相機都聲稱有"防手震"功能的時候, 為什麼很多時候拍出的照片依舊是矇矓一片? 原來是因為大家不懂何為"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通常是指於某一快門速度之下,保證拍出來的照片不會因手震或其他外來因素的影響導致相片拍出來模糊一片。一般人舉起相機拍照的時候,通常都會有很輕微的震動,至於頻率的多少(hz)就因人而異了,可能由4hz-20hz也有。 試想想如果快門是1/1000的話,基本上手的震動頻率遠比快門慢得多,當快門由釋放到關上的千分之一秒,相對上手的震動是零的。 但如果在很暗的環境,或者光圈收到很小的情況下,快門便要慢得多。如1/2秒的話,那麼拍攝時手的震動便很容易在相片上看得出來了。 另外要留意的是,當鏡頭焦距越長(如300mm),安全快門便要提高。像桿杵原理的作用,一枝長焦距的鏡頭,會把手震的幅度加大數倍,所以長鏡頭多數要在足夠光線的環境下才能使用。 記著,想把相片拍得清楚可見,快門便不可以太慢,基本上大部份人用一般標準鏡頭(e.g. 18mm-70mm)少於1/4的快門時已經有手震的情況發生了。 若果環境許可的話,使用三腳架就能避免手震的情況了。

相機轉盤上的各種模式解說 - P/S/A/M-mode

Auto - 全自動,等同傻瓜機,所有東西也由相機控制,包括閃燈、光圈、快門、ISO值等,舉起便拍!建議儘量少用,否則不如用回DC。 P (Programmed Auto) - 程序模式:用家不用理會光圈快門,相機會自動計算。   S/Tv (Shutter-priority Mode) - 快門優先模式/快門先決:用家設定快門速度,相機便會自動計算出合適的光圈值,主要是用來拍攝動態相片或夜景。能夠刻意使用較快的快門來"凝固"飛快的物 體(如:比賽中的跑車)或用較慢的速度來創做動感(如:移動中的人群,會變得模糊) A /Av (Aperture-priority Mode) - 光圈優先模式/光圈先決:用家只需要設定光圈值,相機會自動計算出合適的快門速度,主要用來調整景深,這也是最常用的模式。 M (Manual Mode) - 全手動模式:光圈和快門速度均由自己控制, 如果你需要全面控制光圈和快門來達到一定的目的。適合資深玩家。

Sony a850 來咯~

圖片
Sony a850 Spec   [畫素] 24MP, FF CMOS, 全幅機 [觀景] 98% 視野率, 0.74X放大率 [對焦] 9點對焦 (及11點輔助), 中央點為十字對焦點 [ISO] 100-6400 [顯示] 3吋 92萬畫素 LCD [儲存] CF / MicroDrive / Memory Stick Duo [尺寸] 156.3 x 116.9 x 81.9, 約850g [電池] NP-PM500H (78g) [其它] 有機身防手振, CMOS除塵系統; 無錄影功能, 無內建閃燈

白平衡的概念 White Balance (1)

圖片
不知大家有沒有試過拍攝出來的相片黃黃的,或是顏色總是與實際的不大相同? 其實這就有可能是"白平衡"(White balance)設定錯誤了。 由於在不同光源下出現有不同的色溫(Colour Temperature),令同一物件在不同環境下呈現不同的顏色,如一張白紙在日光底下可呈現白色,但在鎢絲燈下卻是黃色,而白平衡功能就是讓拍出來的 物件能夠還原至其真實的顏色。 何為白平衡? 攝影就是記錄光線,而光線是由很多"顏色"來組成的,除了日光比較"白"之外,如光管、夕陽、燈泡等其實也是偏向某一種顏色的,這個可以用"色溫"(Color temperature)來表示:  晴朗藍天 12,000 ~ 15,000 °K 日蔭下 10,000 °K 藍天白雲 8,000 ~ 10,000 °K 陰天 6,500 ~ 7,500 °K 日光型螢光燈 6,500 °K 日光 5,500 °K 電子閃光燈 5,500 °K 閃光燈泡 4,200 ~ 5,000 °K 早晨或下午陽光 4,000 ~ 5,000 °K 白色冷調螢光燈 4,500 °K 白色暖調螢光燈 3,500 °K 攝影棚燈光 3,400 °K 石英燈 3,300 °K 攝影棚燈光 3,200 °K 鎢絲燈泡 2,700 ~ 3,200 °K 黎明、黃昏 2,000 ~ 3,000 °K 燭光 1900 °K 測量單位是Kelvin (°K)度。數值越低紅色越強,數值越高藍色越強。 那麼經常在相機裡看到以下的符號又代表什麼? 自動 一般情況或有混合光源 (若畫面只有單一或單調的色調便不適用) 日光 天晴陽光充足情況 (戶外) 陰天 烏雲陽光欠佳情況 (戶外) 白熱燈 (鎢絲燈) 一般室內情況 (如酒家, 大排檔等) 螢光燈 (即光管) 一般室內情況 (如辦公室) 注意某些相機有 High 和 Normal 的設定,因為某些光管的色溫有偏藍/紅的情況發生。 閃光燈 配合閃光燈時使用 陰影 日光下主體於陰影位置 手動自設 利用灰卡或白紙設定白平衡值 (下節再談)

攝影的基本概念(三)

圖片
談完 光圈(Aperture),快門(Shutter) 與 感光度(ISO) 的理論,其實這三者之間存在莫大的關係,改變其中一方便會改變另外兩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以上便是三者的互動關係,假設ISO不變,減少光圈(如由F4減到F8),快門便需要增加數倍時間來吸收足夠的光(例如由1/60降到1/30)。所以拍攝動態的照片(如跑動中的小孩或賽車)時越大的光圈便越有優勢。 如果光圈不夠大,但又需要高速快門的時候(如某些藝術館不許使用閃光燈,加上手持相機的狀態),便需要提高ISO去換取較快的快門了。如當ISO由400提高到800,快門也能提高多一倍,1600的話更加能快兩倍!缺點當然是較多的雜訊,會破壞了相片的質素。

ISO (感光值)

 ISO 值是用來表示傳統相機所使用底片的感光度。所謂軟片感光度是指軟片對於光線的敏感度。當ISO數值愈大時,感光度就愈大。而數碼相機ISO值,則是標示其 測光系統所採用的曝光基準,相當於傳統相機多少感光度的底片。因此,ISO值越低所需的曝光量則越高;反之,ISO值越高則所需的曝光量越低。 在光線不足的場合裡提升ISO值,可以加快快門以減少手振讓相片模糊的程度。不過並非一眛高ISO值就好, ISO值提昇後顆粒與雜訊會相對增加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有很多一點一點的雜訊。所以非必要是就不要過份提高ISO, 越低的ISO越能提供細緻的相片品質 。 不同場合使用ISO例子: 低ISO (如100-200)—最適宜在強烈日光下拍攝須顯現微小細節的相片。拍攝人像或是自然風光尤佳。 中ISO (如 400)—最適用於室內、多雲、陰暗的天氣 。需要提升速度且又不想降低影像品質時使用。 高ISO (如 800/1600/3200)—適合在禁用閃光燈的地方、黃昏或者夜晚拍照。

攝影的基本概念 - 光圈和快門 (二)

圖片
上次 提到光圈(曈孔)及快門(眼簾)的概念後,是時候瞭解兩者之間的關係了。 平常快門都是在關閉狀態的,只在有按下快門的一剎那快門才會釋放。至於光圈同快門既關係,假設ISO值不變(如ISO=100)的話,光圈的改變會直接導致快門速度的改變,反之亦然。 如:F=8, 快門=1/200的時候,如果將F減到4,快門就會增加一倍到1/400。因為瞳孔放大了,假如眼簾眨眼的時間不變,太多光進入就會導致相片過度曝光。  一般來說,在觀景器中都會看到一個F數字。那個便是光圈值,留意最大光圈值會根據你所安裝的鏡頭而有所不同,那是物理限制,不是相機本身的問題。例如你有一枝焦距50mm光圈1.4的鏡頭,最大的光圈就能去到1.4了。 假如你手上的是一枝50mm/F2.8 的鏡頭,那麼最大的光圈只能調較到2.8了。 一般反光單鏡機的鏡頭最小都可達F22左右,所以比起一般數碼相機(DC一般最小只有8)於光圈的範圍上有絕對的優勢。 至於另一邊經常出現 1/125, 1/500 等數字的便是快門值了。"1/125" 顧名思義就是指快門是125分之1秒的速度,而"1/500"就是500份之1秒了。 為 什麼有時會看到 0.5" (0.5秒)或者 1"(1秒)? 那可能是因為環境太暗導致快門要減低速度來讓菲林/感光元件吸收足夠光線的緣故。各位可以試試在鏡頭蓋(LEN CAP)蓋上的時候開機並"半按"快門測光試試看,快門應該會變成數秒甚至十數秒。(因為環境太暗的緣故) 一般來說(長焦距的鏡頭效果更明顯),低於1/15的快門已經很容易會有手震的情況出現令相片變得模糊。除了練習好拿相機的姿勢外,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借助"三腳架"之力了。

攝影的基本概念 - 光圈和快門(一)

圖片
攝影最基本的知識,就是 光圈 及 快門 。   <-- 光圈由多片扇葉組成   何謂 光圈 ?通常我會把光圈比喻作人的 曈孔 ,很多人都知道當光線不足,人的曈孔便會放大,讓多點光進入眼晴。同樣道理,大的光圈就等於放大了的曈孔,可以於相同的光線下讓多點光線進入鏡頭,到達感光元件(即傳統相機的菲林/底片),形成影像。(如左圖) 右圖分別為鏡頭由大光圈(F2.8)至細光圈(F5.6及F22)的表現。 至於 快門 ,就可以理解成為人的眼簾。每部相機的內部,都有一組快門來控制光線何時進入相機內部,以及進入多久。當你還未按下快門的時候,"眼簾"是一直閉著的,直到你按下快門那一刻,"眼簾"便會打開,讓光線進入從而於底片上形成影像。 至於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便分別控制了多少光和多久時間讓光線到達底片。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當光圈(曈孔)越小,能夠進入的光線便會越少,反之亦然。而快門(眼簾)打開的時間越長,進入的光線便會越多了。 * 順帶一提,光圈的表示以F為單位。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即光圈 F2.8 比光圈 F8 為大),那是因為光圈值的F本來是一個分母,所以當F越小光圈就會越大。如 F2 = 1/ 2 , F8 =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