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光圈」標籤的文章

我的鏡頭是什麼光圈?

圖片
也許你也試過拿著一隻鏡頭來看時,卻不知它的焦距和光圈吧? 這次就來看看如何識別鏡頭吧! 左面的鏡頭寫著" AF ZOOM 24-105mm 1:3.5(22)-4.5 D"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第一個字" AF "就是Auto Focus(自動對焦)的意思。 " ZOOM "顧名思義就是指可變焦鏡頭了。 "24-105mm"就是鏡頭的焦距了(記著大部份DSLR都有Crop factor的,把鏡頭數值乘上1.5倍就可以了(Canon是1.6...)。如果是全篇幅(Full Film)相機便不需理會crop factor) "1:3.5(22)-4.5D"就是指鏡頭於最短焦距(即24mm時)最大光圈是3.5, 而最小光圈就是22,於最長焦距(即105mm)時,最大光圈便是4.5,最小光圈是22了。 "D"是指此鏡頭能夠支援Minolta(現即SONY)自家開家的ADI測光閃燈系統而已,跟鏡頭結構不太有關係。 所以有時使用變焦鏡時便需留意,當焦距變長了,最大光圈也隨著減小,減低了實用性。因此便有廠商開發一些"恆定光圈"的鏡頭出來了。意思是全焦段都是同一最大光圈的。如右圖的 "70-210mm 1:4(32)", 便代表無論70mm或210mm的時候,最大光圈都能維持在F4 (而最小光圈是F32)。 但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鏡頭能做到了恆定光圈,下圖便是比較出名的副廠鏡(第三方開發商)"騰龍"的17-50mm F2.8 恆定光圈了,因為價廉物美而成為攝景入門者的寵兒。  

攝影的基本概念(三)

圖片
談完 光圈(Aperture),快門(Shutter) 與 感光度(ISO) 的理論,其實這三者之間存在莫大的關係,改變其中一方便會改變另外兩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以上便是三者的互動關係,假設ISO不變,減少光圈(如由F4減到F8),快門便需要增加數倍時間來吸收足夠的光(例如由1/60降到1/30)。所以拍攝動態的照片(如跑動中的小孩或賽車)時越大的光圈便越有優勢。 如果光圈不夠大,但又需要高速快門的時候(如某些藝術館不許使用閃光燈,加上手持相機的狀態),便需要提高ISO去換取較快的快門了。如當ISO由400提高到800,快門也能提高多一倍,1600的話更加能快兩倍!缺點當然是較多的雜訊,會破壞了相片的質素。

攝影的基本概念 - 光圈和快門 (二)

圖片
上次 提到光圈(曈孔)及快門(眼簾)的概念後,是時候瞭解兩者之間的關係了。 平常快門都是在關閉狀態的,只在有按下快門的一剎那快門才會釋放。至於光圈同快門既關係,假設ISO值不變(如ISO=100)的話,光圈的改變會直接導致快門速度的改變,反之亦然。 如:F=8, 快門=1/200的時候,如果將F減到4,快門就會增加一倍到1/400。因為瞳孔放大了,假如眼簾眨眼的時間不變,太多光進入就會導致相片過度曝光。  一般來說,在觀景器中都會看到一個F數字。那個便是光圈值,留意最大光圈值會根據你所安裝的鏡頭而有所不同,那是物理限制,不是相機本身的問題。例如你有一枝焦距50mm光圈1.4的鏡頭,最大的光圈就能去到1.4了。 假如你手上的是一枝50mm/F2.8 的鏡頭,那麼最大的光圈只能調較到2.8了。 一般反光單鏡機的鏡頭最小都可達F22左右,所以比起一般數碼相機(DC一般最小只有8)於光圈的範圍上有絕對的優勢。 至於另一邊經常出現 1/125, 1/500 等數字的便是快門值了。"1/125" 顧名思義就是指快門是125分之1秒的速度,而"1/500"就是500份之1秒了。 為 什麼有時會看到 0.5" (0.5秒)或者 1"(1秒)? 那可能是因為環境太暗導致快門要減低速度來讓菲林/感光元件吸收足夠光線的緣故。各位可以試試在鏡頭蓋(LEN CAP)蓋上的時候開機並"半按"快門測光試試看,快門應該會變成數秒甚至十數秒。(因為環境太暗的緣故) 一般來說(長焦距的鏡頭效果更明顯),低於1/15的快門已經很容易會有手震的情況出現令相片變得模糊。除了練習好拿相機的姿勢外,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借助"三腳架"之力了。

攝影的基本概念 - 光圈和快門(一)

圖片
攝影最基本的知識,就是 光圈 及 快門 。   <-- 光圈由多片扇葉組成   何謂 光圈 ?通常我會把光圈比喻作人的 曈孔 ,很多人都知道當光線不足,人的曈孔便會放大,讓多點光進入眼晴。同樣道理,大的光圈就等於放大了的曈孔,可以於相同的光線下讓多點光線進入鏡頭,到達感光元件(即傳統相機的菲林/底片),形成影像。(如左圖) 右圖分別為鏡頭由大光圈(F2.8)至細光圈(F5.6及F22)的表現。 至於 快門 ,就可以理解成為人的眼簾。每部相機的內部,都有一組快門來控制光線何時進入相機內部,以及進入多久。當你還未按下快門的時候,"眼簾"是一直閉著的,直到你按下快門那一刻,"眼簾"便會打開,讓光線進入從而於底片上形成影像。 至於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便分別控制了多少光和多久時間讓光線到達底片。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當光圈(曈孔)越小,能夠進入的光線便會越少,反之亦然。而快門(眼簾)打開的時間越長,進入的光線便會越多了。 * 順帶一提,光圈的表示以F為單位。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即光圈 F2.8 比光圈 F8 為大),那是因為光圈值的F本來是一個分母,所以當F越小光圈就會越大。如 F2 = 1/ 2 , F8 = 1/ 8 。